华商头条|大秦之声,生生不息 | 第十届秦腔艺术节圆满闭幕
大秦之声,生生不息 | 第十届秦腔艺术节圆满闭幕
华商网
文章来源:陕西文艺界

640.jpg

  水袖曼舞,罗衣从风,秦声高亢,秦韵悠长……11月11日晚,由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戏剧家协会、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安市总工会、西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第十届秦腔艺术节圆满闭幕。

  中国戏剧家协会二级巡视员孙卫芝,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柳萍,陕西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琳,西安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仵江,西安市政府秘书长王建东,陕西省剧协主席、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等领导出席闭幕式并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

  一席有料有味的戏曲盛宴

  以戏为媒,展开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从11月1日开幕起,历经11天的第十届秦腔艺术节与时代音律同频共振,与全国戏迷共赏同乐彰显出秦音缕缕历久弥新的永恒魅力。来自西北五省(区)30家院团的名家与新秀,以精湛的演技、地道的唱腔、满怀的深情,为广大群众献上了17台大戏、120出折子戏,酣畅淋漓地集中展示了秦腔艺术的古今魅力与传承发展成就。

颁奖现场

  当大幕缓缓落下,大秦之声仍生生不息。闭幕式上,中国戏剧家协会为第十届秦腔艺术节的14部“特别推荐剧目”和20位“表演艺术传承新星”新颁发证书,表彰他们在秦腔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上做出的杰出贡献。

  获本届秦腔艺术节组委会“特别推荐剧目”的有《无字碑》《姚启圣》《昭君行》《蔡文姬》《魂归两狼山》《五女拜寿》《宝莲灯》《飞犬奇案》《赵安献马》9部古典题材剧目和《生命的绿洲》《根据地》《攒劲女人》《逐梦桃花源》《青春曼巴》5部现代题材剧目。马永亮、王婷、李兵宏、黄瑞妮等20位青年演员获评“表演艺术传承新星”。新疆戏剧家协会、青海省戏剧家协会、宁夏戏剧家协会、甘肃省戏剧家协会、陕西省戏剧家协会、西安演艺集团6家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单位”。

640 (6).jpg

《魂归两狼山》

640 (7).jpg

《姚启圣》

  获得本届秦腔艺术节“表演艺术传承新星”荣誉的青年演员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他们凭借扎实的功底、出色的表演,在本届秦腔艺术节上崭露头角,成为秦腔未来发展的青春之光。

  与人民大众同心同行、同声同唱

  回顾本届秦腔艺术节11天的秦腔盛宴,“秦腔永流传”优秀剧目展演、秦腔戏迷乐、秦腔进校园、戏曲传帮带、秦腔新人秀、秦腔百花苑、梨园大讲堂等9大系列活动让古老的秦腔艺术在西安这座现代化都市中大放异彩。

640 (8).jpg

《生命的绿洲》

640 (9).jpg

《飞犬奇案》

  来自西北五省(区)的30家院团带来的戏曲盛宴,在西安及周边地区集中上演,近10万戏迷群众观看演出。艺术节同时运用云剧场、慢直播等方式进行10余场线上展演,逾500万人在线观看互动,让无法亲至现场的秦腔爱好者过足了戏瘾,推动秦腔艺术与民同乐。

640 (10).jpg

《蔡文姬》

640 (11).jpg

《无字碑》

  四海宾朋同赏韵,八方戏友共欢颜。秦腔艺术节期间,在易俗社文化街区的露天戏台举办的“秦腔戏迷乐”展演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观看。在渭南大剧院特设的折子戏展演专场,连续9天展演了百余出经典秦腔剧目以及眉户、碗碗腔、汉调桄桄等地方剧种折子戏,丰富了秦腔艺术的内涵和外延,促进了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易俗文化街区“秦腔戏迷乐”展演

  青春声浪助推古老艺术焕新而行

  本届秦腔艺术节汇集了西北五省(区)的优秀剧目和优秀演员,全方位展现了秦腔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在这个巨大的舞台上,闪亮登场的不仅有名家,更有诸多后起之秀。

640 (14).jpg

《昭君行》

640 (15).jpg

《攒劲女人》

  在“秦腔永流传”优秀剧目展演中,传统经典再现舞台。新编历史剧则以新颖的方式诠释中华历史故事的当代价值。李东桥、侯红琴等20余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及众多名家倾情演绎,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高水平的艺术享受。

640 (18).jpg

《宝莲灯》

640 (17).jpg

《五女拜寿》

  在“秦腔新人秀”的舞台上,来自西北五省(区)的百余位优秀青年演员粉墨登场,尽情挥洒,给秦腔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朝气。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参演的经典秦腔剧目《五女拜寿》,剧中主演皆为青年秦腔骨干。西演青年团上演的秦腔大戏《宝莲灯》,演员平均年龄则只有20岁。参加秦腔艺术节折子戏展演的也多为青年演员,他们凭借精彩绝伦的武戏程式和技艺,展现青年实力,生动诠释着秦腔艺术传承有火种,赓续有活力。

640 (18).jpg

《程婴救孤》

640 (19).jpg

《枫叶如花》

  此外,在“戏曲传帮带”活动中,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演出越剧《枫叶如花》,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协同西安市豫剧团、西安易俗社演出《清风亭上》《程婴救孤》,皆有着省内外著名戏曲名家以老带新的舞台传承,为年轻演员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承载千载神韵 与新时代和声共鸣

  秦腔千载,弦歌不辍。新时代的秦腔,当有新时代的观众。第十届秦腔艺术节不仅为秦腔人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助力秦腔新秀加快成长,更通过各种形式传播秦腔文化,让大众,尤其是更多年轻人爱上秦腔,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和西京学院,三场“梨园大讲堂”活动均座无虚席。李梅、李树建、柳萍三位戏曲界名家以“讲堂+互动”“示范+视频”的形式,精彩呈现了豫剧、秦腔、眉户、碗碗腔等剧种的强大魅力。不仅激发了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更为戏曲艺术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学生心中播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640 (25).jpg

开幕式

  秦腔,是西安人血脉中的“DNA”,是贯穿于秦人一生的腔调,是根植于西北人灵魂的艺术。第十届秦腔艺术节展现了秦腔艺术的传承发展成就,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扬赳赳老秦人精神,精心呵护、大力传承发展秦腔艺术,努力推动秦腔文化建设,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大秦之声承载着中国故事,走向更广阔的远方。


相关新闻
西安晚报
《执甲稽古:甲骨文里的早期中国》在西安首发
三秦都市报
2025年春节秦腔盛宴 双城联动名团名家共献“国韵春潮”
西安晚报
沉浸式+两下锅+青春版 秦腔“古”曲“新”唱引关注
评论
打开华商头条,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