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讯 “长安处处有故事,故事藏在博物馆。”5月18日,华商网7位主播走进西安7家顶级博物馆,带领网友探寻文物和展品背后的故事。在全程7个小时的直播中,主播与讲解员说历史、讲故事,听得网友如痴如醉。
当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华商网联合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博物院、曲江艺术博物馆和陕西自然博物馆举办这场“趣说博物馆”活动,意在让更多人爱上博物馆。
直播中展示了哪些文物,主播提出了哪些有意思的问题,讲解员透露了哪些趣事,一起来回顾这场妙趣横生的博物馆云游之旅。
陕历博馆藏成为高考题 主人是古代“最牛”岳父
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直播首站,主播谢磊带领网友在陕历博穿越周、秦、汉、唐,看尽历史课本中的文物。在陕历博五星级讲解员郭玮璐解说中,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生动有趣。
走进陕历博,就像走进了历史书,分分钟涨知识。郭玮璐介绍,馆内有一件特别的文物曾成为高考题,不过不是历史题,而是数学题。
2019全国高考Ⅱ卷数学第16题中,出现了一个棱数为48的半多面体,其实这是“独孤信印”。它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古代唯一一枚楷书印,也是印面最多的印信,共有26个大小不一的印面,其中14个正方形印面上刻有内容不同的印文。
这枚印的主人独孤信是西魏、北周时期重要将领,鲜卑族人。史书记载他“美容仪,善骑射”。独孤信育有七女六子,其中三个女儿被封为皇后,堪称传奇。大女儿为北周明帝宇文毓之妻明敬皇后,四女儿是唐高祖李渊的生母元贞皇后,七女儿是辅佐隋文帝杨坚开创隋朝基业的文献皇后。
独孤信一生南征北战,制作这枚组合式煤精印,可能是为了携带方便。这枚印章见证了独孤信的戎马生涯,也反映了南北朝社会的大变革,为研究北朝印玺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千人千面”兵马俑 秦俑战袍制作细节令人惊叹
中国帝陵文化博大精深而又神秘莫测,备受游客喜爱,尤其古代帝王的所做所让人充满好奇。说到最有名的帝陵,非秦始皇帝陵莫属。为了满足网友的猎奇心,主播张丹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邀请到一级讲解员郑絮斐讲述兵马俑的故事。
1974年,几位村民在西安市临潼区郊外农村打井时,发现了几个陶俑残片,自此揭开了一支在地下深埋了2000多年的浩荡军队。秦俑被戏称为“泥娃娃”,可爱俏皮的称呼折射出喜爱之情。游客站在兵马俑一号坑前看到的成排成列的秦俑灰头土脸的,但是在2000多年前制作的时候却是色彩斑斓。
郑絮斐介绍,当时的秦俑烧制后先涂抹一层有机物质,再进行彩绘。埋在地下的漫长时间中,彩绘和有机物脱落,才变成了现在看到的土色。不过,现在通过技术手段已经可以恢复当时的色彩。
秦俑的制作精巧不是体现在形制和工艺上,也体现在高度还原真人的设计理念之上。比如衣物,秦朝武士的肩膀和腹部甲片是“下压上”,而其它部位甲片排列是“上压下”,这种设计是为了使战士在作战时臂膀和腰部不受束缚,便于作战。在秦俑身上,这种设计100%还原,足以让人惊叹秦俑的制作精巧。
“兵马俑本应是彩色的,而且是千人千面。现发掘的陶俑基本都需要收齐碎片来修复。”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内,郑絮斐指着俑坑内的办公区域讲述着秦俑的“今生”。她说,有时候修复一尊佣得花费三五个月。
碑林镇馆之宝昭陵六骏 精致源于大师阎立本
唐昭陵六骏石刻是唐太宗昭陵北司马门内的6块大型浮雕石刻,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又作特勤骠)”“青骓”“飒露紫”。其中,“飒露紫”和“拳毛騧”现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面对主播杨蓓蕾的镜头,逐一介绍自己的心头好,网红讲解员白雪松滔滔不绝。在他看来,唐朝的浮雕石刻之所以比现代时刻还迷人还精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制作人。据传,六骏是唐朝工艺家阎立德、画家阎立本所作。阎立本是画家,也是唐太宗近臣,对于李世民作战相当了解,因此以他的绘画为基础的浮雕格外生动传神。当然,为了拍皇帝马屁,他进行了艺术加工。
昭陵六骏皆神采飘逸、驰骋疆场,其中四匹马身上都中了箭,其中“拳毛騧”更是身中九箭。白雪松认为,之所以刻画这样的细节,一个层面是为了展现马匹在作战中的矫健,而深层次上是为了突显李世民作战勇敢、身先士卒。“他本人在战斗中喜欢贯穿战场,因此马尾常中箭。”
历史资料显示,中箭的四匹马是虎牢关之战以及相关战役中李世民的坐骑,而虎牢关之战是唐朝鼎定中原的最关键一役。因此,刻画骏马中箭的细节,也是为李世民在建立唐朝中的功勋而歌功颂德。李世民对昭陵六骏评价很高,说明阎立本等人深知帝王之心。
在西安博物院穿梭108坊 东市相当于如今的SKP
头梳双环髻,着圆领长袍,双手捧物于胸前,面带微笑,姿态优美,流露出自信高傲之气。一个娇俏少女卡通形象赫然出现在眼前,她的名字叫“唐小西”。在西安博物院,萌萌的唐小西与身穿汉服的讲解员王筱玥以及华商网主播钟梦哲共同为网友呈现了唐朝都城长安的城市生活。
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和当时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城市,唐都长安的魅力吸引着各种文明在这里汇聚、碰撞,兼收并蓄是这座城市的文化气魄。在开放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浸润下,唐都长安人的生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绚烂色彩和盎然生机。这一点在东、西市就有所体现。
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均坐落于城市东北方位,因此靠近东北方向的建筑比较密集,人口密度也比较高,成为王孙贵胄的居住地,也就是有钱人的居住地。因而,这里的人消费水平比较高。东市销售的物品做工更为精细,价格也更高。这引起的主播钟梦哲的兴趣,他觉得唐朝长安东市类似于如今西安的商场SKP,专营高端商品。相对而言,西市就很接地气了,可以理解为小寨的赛格。王筱玥介绍,当时西域来的商人多聚集在西市进行商业贸易,热闹非凡。
长安人的衣食住行,既有独具匠心的精妙巧思,又有生活意趣的精致追求;既承袭着礼仪的传统,也突破着成规的束缚。西安博物院推出的“乐居长安”主题展览,通过对唐代长安的城、人、衣、食、行、用、娱等方面进行全面生动的展现,邀请游客重回大唐、重游长安、重温日常里的盛世长安!
从温饱到有富裕 半坡石器时代古人非常有智慧
“印象中,古人使用的工具落后,不过当你参观完西安半坡博物馆后,会发现古人的智慧超乎想象。”这是主播刘超在西安半坡博物馆的所感所悟。
西安半坡博物馆讲解员朱振华介绍,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针”的存在,而针的形状跟现在家用的针一摸一样。还有钓鱼勾,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的三秦大地上,半坡人已经开始使用,足见古人智慧。
神奇而诡秘的人面鱼纹是半坡彩陶最典型和精美的装饰纹样,也正是除工具外,半坡人精神生活的抽象反映。人面网纹彩陶盆是半坡彩陶中的珍宝,将人面与鱼非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圆圆的脸上有一对笑眯眯的眼睛,鼻子像倒写的英文字母“T”,嘴巴大张着,像在哈哈大笑,嘴的两边、双耳和高耸的发髻分别用鱼纹装饰。大胆夸张、构思新奇,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显得神秘莫测,令人浮想联翩。
“西安半坡博物馆还有一个独特之处——这里是第一次大面积揭露的较为完整的史前聚落遗址。因此来参观的人对古代人们居住的环境可以说是一览无余。”
半坡人建造房屋时不仅仅是考虑躲风避雨,从半地下式的房屋可以想到,他们已经开始考虑如何让房子更加保暖,这一点从现在的关中地坑院就可以看出来,这样的思考从5000多年前一直保留到现在。
曲江艺术馆可以玩起来的展览 看毕加索与梵高
曲江艺术博物馆是此次云游博物馆活动中唯一的艺术类博物馆,共有4个展厅,主要展出古代、近代、现代的艺术品。目前由于疫情原因,仅开放其他三个展厅,分别是:梵高·未曾见过艺术互动展、画作之外的灵魂—再遇毕加索展、金玉满堂展。
一番体验之后,主播田雨鑫认为,梵高·未曾见过艺术互动展与其他传统展览不同,这是一个可以玩的展览,可以与梵高的画作进行互动,沉浸在梵高的艺术世界中。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在展厅最大的沉浸区,轮流播放20多幅梵高动态的作品,游客可以坐在这里静静地欣赏梵高的艺术。“观赏完沉浸区,会遇到一个互动区域。大家进博物馆的时候都会收到一张画纸,坐在这边将这幅画完成,就有一个惊喜送给你。”说到这里,讲解员田薇可卖了个关子,她希望游客亲自揭秘。
作为艺术硕士,田薇可以她的专业性向网友“安利”道:“再遇毕加索展是非常值得体验的。”毕加索是一位西班牙、雕塑家、现代艺术的创始人。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挂在卢浮宫的画家。 此次所有展品属于1946年—1973年被称为毕加索艺术创作生涯中的“田园时期”的作品,主要以陶器和银盘为主。
观看直播的网友也听到了一些毕加索的“八卦”,此次产出的作品当中就可以看到毕加索的妻子与情人的影子。艺术来源于生活,而作为大师的毕加索与妻子、情人之间的故事也能看出他的不同创作风格。
自然博物馆奇妙夜 陕西对朱鹮的保护成为世界典范
“云游”之旅的晚场直播安排在陕西省自然博物馆。在这里,主播谢磊与讲解员蔡殷带领网友与近37亿年的标本和历史对话,叙述人与自然的故事。
自然馆内设有一处朱鹮场景区,一只只朱鹮标本在蔡殷的讲解下栩栩如生。朱鹮场景内除了雪白的朱鹮标本外,还有两只是“灰色”的。并非朱鹮不爱“洗澡”,而是在繁殖期,它们脖子上的肌肉会分泌一种灰色液体,它们不断地用嘴啄取这些液体涂抹到羽毛上,在孵卵的时候更好地隐藏自己,不被天敌发现。
朱鹮不论雌雄,都会在夏季把自己变成黑灰色,一起承担筑巢、孵卵、抚育后代的责任。 蔡殷说,朱鹮胆子非常小,总是成群或小队生活在一起。它对生活环境的要求非常高的,因而也被科学家称为“环境监测鸟”。
到上世纪中叶,由于生态环境屡遭破坏,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的朱鹮数量急剧下降,到70年代末在野外已难觅踪迹。 当人们普遍认为该物种已经灭绝时,中科院的科学家在历时多年、辗转多个省份之后,终于在陕西洋县秦岭山中找到了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经过35年的严格保护,已经从最初被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2600多只,濒危局面得到有效缓解。
随着人工朱鹮种群的壮大,陕西开始开展朱鹮的易地保护和野化放归。如今,陕西朱鹮已经在浙江、广东、日本、韩国等地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朱鹮的濒危状况得到缓解,朱鹮保护的“陕西模式”成为世界濒危物种拯救最成功的典范。
7位主播、7位金牌讲解员、7家顶级博物馆、7个小时直播,华商网在国际博物馆日为市民、网友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有兴趣的话可以前往华商网观看直播回放。在最近召开的西安两会上,西安市政府公布了今年新增6座博物馆的计划,让人期待不已。古城因博物馆而出众,博物馆因西安而大放异彩,让我们携手打造“博物馆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