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学子“变身”口罩工人 向疫区捐赠5万个口罩
华商报

  一位家在湖北的西工大学子,利用春节和家人在工厂夜以继日生产物资,向疫区捐赠了2万元和5万个口罩,二十岁生日都在工厂里度过的。

  王俊龙,西工大航海学院2017级的一名本科生。1月10号,他从学校回武汉,当时还没有感受到疫情的紧张。过了几天,疫情开始蔓延,局势顿时紧张起来,药店里口罩酒精开始脱销,朋友们都在说买不到口罩。

  王俊龙家经营着一个口罩加工厂,当时虽然已经停工,工人们也都回家过年了,但厂里还有一些库存。王俊龙和家里人一商量,就把这些库存的口罩送给朋友们一部分。然而,过了两天情况更紧急了,武汉封城,医院防护用品告急,疫情的发展牵动每个人的心。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我和家人立刻决定捐出工厂库存的五万个口罩,又捐款两万元支援疫区。”王俊龙说,但厂里没有工人又没办法开工,物资生产难以得到保证。疫情当前,不容耽搁,父亲和他决定立马开工,自己先顶上,能生产多少就先生产多少,后面再找更多的人来帮忙。于是,从封城开始,他便吃住都在工厂。

  工厂的生活对于王俊龙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简单吃完早点就穿戴好工业防护服,开始给车间进行消毒工作。为了生产的口罩安全,再小的角落也不能放过,同时还要记录好工人进厂前的体温。一开始只有王俊龙和家里的亲戚,再后来工人们都陆续参与进来,加起来大概有二十人。“大家非常配合工作,我们所有人都积极地冲锋在抗疫生产第一线。”

  调试机器,打包装箱,运输物资……一项项工作王俊龙都亲力亲为。“我有时也感到疲惫和辛苦,但一想到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逆行而上的’白衣天使’,想到也许他们在一线与病毒抗争正急需口罩,我不禁加快了手里的动作。”

  1月27日,疫区物资再次告急,父亲决定有多少先送多少,再联合其他厂的物资,务必解决燃眉之急。工厂开始日夜开工,24小时机器不间断的运行着,工人们也是三班倒地加急生产。王俊龙也一直这样工作到现在,不仅度过了一个别样而难忘的春节,还在口罩生产岗位上,度过了意义非凡的二十岁生日。

  “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没有誓词请愿书,我用了我力所能及的方式肩负西工大青年学子的责任,勇往直前,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王俊龙说,鲁迅先生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他对此深以为然,也很高兴自己做到了,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我现在虽然身处湖北疫区,城市封锁,但我却并不觉得无助和恐惧。”王俊龙说,我们封城,是为了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党中央举全国之力帮助湖北,这正是我们国家的制度优越性,我们一定可以打赢这场战“疫”,他对此深信不疑、无比自信。 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相关新闻
车水马龙
提升口罩产量 “五菱牌”口罩机下线
评论
打开华商头条,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