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头条|发现最美铁路·西延时光印记|铁筑通途 文耀长安:西安站开辟文旅新空间 
发现最美铁路·西延时光印记|铁筑通途 文耀长安:西安站开辟文旅新空间 
华商网

  11月26日,2025“发现最美铁路·西延时光印记”网络宣传活动启幕。“媒体发现团”首站走进西安站,感受非同一般的铁路氛围。作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西安站近年来以“铁路+文旅”融合为创新路径,用文化笔触勾勒古都长安的千年风华,成为展示西安历史底蕴与城市魅力的窗口。

图片1.png

  “九秩风华”:铁路发展铸就辉煌史诗

  进入西安站二楼候车层,“铁路老物件会说话”的展柜中,不同年代的铁路客票、铁路时刻表、铁路徽章,镌刻着铁路人与旅客的时代记忆。“九秩风华”西安火车站90周年记忆图片展也宛如一部历史书徐徐展开,百余幅珍贵历史影像与实物展品,串联起这座古老车站的沧桑巨变。

图片2.png

  展览以时间轴为脉络,首章从1934年陇海铁路潼西段贯通的历史瞬间起始,第一代西安火车站以大屋顶歇山式仿古宫殿建筑矗立,琉璃瓦顶与雕梁画栋尽显盛唐遗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车站更名为“长安车站”,成为抗战物资运输的生命线。   1985年投用的第二代站房以仿唐风格成为城市地标,门楼上红色醒目的“西安”二字与电动扶梯的引入,见证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人口流动浪潮。到2021年,第二次改扩建则以“站城一体”理念,将车站与地铁、公交等交通方式无缝衔接。

  如今,西安站扩建为9台18线,南北双广场、双站房,拥有贯通南北的高架候车室,候车总面积约2.6万平方米,日均接发列车达300列,可同时容纳上万人候车,年发送旅客2700万人次,年到发量突破5400万人次。

  108坊候车大厅:打造沉浸式候车新空间

图片3.png

  近年来,西安站依托独特区位优势,构建起“北靠大明宫、南邻明城墙”的“站·宫·城”空间布局,通过108坊候车大厅文化空间、“寻根探脉13朝”文化展的落地,打造出“进站如进馆·出站如上朝”的沉浸式体验。从踏入车站的那一刻起,旅客便从“出行模式”切换至“文化体验模式”:进站时在文物与唐诗中触摸盛唐温度,出站时与明城墙、大明宫的古都风貌无缝衔接,让交通枢纽成为唐诗文化与历史文物的“活态展厅”。

图片4.png

  西安站拥有全国唯一的唐文化主题候车大厅,11月25日最新推出盛唐108坊主题布置,以唐长安城108坊城市格局为灵感,以唐长安城12个主要坊名命名检票口。主通道宛如长安朱雀路,光宅坊、长乐坊等坊名标识错落排布,均以宫灯造型呈现,两侧镌刻对应唐诗。长安街市的灯笼映照着“货郎担”中的金碗、瓷壶、货币,仿佛一秒穿越回盛唐长安。通过这些对千年遗珍的再现,窥见“坊”中的安居乐业,与“市”里的天下繁华,共同拼凑出一幅生动的大唐生活画卷,让旅客在候车间隙沉浸式触摸盛唐文脉。

图片5.png

  来自山西的旅客刘先生拿出手机拍摄展柜中的藏品,他说:“西安火车站太有历史文化氛围了。建筑装潢古香古色,等车的时候还能了解各个博物馆有什么文物,好像把唐长安城搬到了车站里!”

  “发现团”记者张莉表示:“西安站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服务方面不断升级,游客“站内观展、站外深度游”,增强了文旅体验。让火车站不仅是一个出行的站点,更是展示西安历史底蕴与城市魅力、传播中华文化的窗口。”

图片6.png

  西安站西安客运车间党总支书记畅蕾表示,近年来,从引入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皮影、剪纸技艺,到打造“唐诗走廊”让旅客行走间品读千古名句;从中秋期间推出唐乐宫沉浸式演绎,到此次联合文物局打造“铁路+博物馆”服务,西安站持续探索“古都文化+交通枢纽”双重定位的有机融合,将文化基因融入车站的每一个细节,让西安站从单纯的“交通枢纽”逐步转型为“文化枢纽”,让候车空间成为文化展示窗口。未来,西安火车站将继续探索“铁路+文旅”的创新模式,为更多旅客带来难忘的文化出行体验,绘就古都文化与铁路交通融合发展的崭新画卷。(记者 路洁)


评论
打开华商头条APP,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