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头条|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取得新突破!西安建大团队研发新型恒阻吸能锚杆
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取得新突破!西安建大团队研发新型恒阻吸能锚杆
华商报

  近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宋战平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在隧道工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恒阻吸能锚杆,该成果显著提升了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大变形的控制能力,为保障深埋、软岩等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安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隧道工程领域顶级期刊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隧道与地下空间技术》)发表。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的大变形灾害,是长期以来制约地下工程安全建设与高效施工的世界性难题。传统支护体系往往因变形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剧烈的围岩变形,易导致支护结构失效、工期延误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宋战平教授团队在总结前期大量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这一“卡脖子”问题,历经多年科技攻关,创新性地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恒阻吸能锚杆。

  该技术通过系统的室内拉伸试验与精细化数值模拟分析,充分验证了该新型锚杆的卓越性能:其最大变形量可达0.5米,相较于现有常规锚杆,变形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能够有效吸收和耗散围岩变形能量,为应对软岩隧道可能出现的“米级”大变形挑战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这项题为“用于隧道大变形控制的恒阻吸能锚杆力学特性研究”(Study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stant-resistance and energy-absorbing bolts for large tunnel deformations)的研究成果,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团队青年教师张玉伟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宋战平教授为通讯作者。该成果的发表,不仅彰显了我国科研团队在隧道工程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的深厚积累,也为国际隧道大变形控制领域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为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宋战平教授团队与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紧密合作,将新型恒阻吸能锚杆技术应用于实际工程。通过在高地应力富水大变形隧道进行的现场试验验证,该技术展现出优异的工程适用性和可靠性。基于此形成的“高地应力富水大变形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凭借其显著的技术创新性、经济社会效益和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荣获2024年度中国铁建股份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前,团队正进一步深化现场应用验证,致力于形成隧道大变形控制成套技术体系,并积极推动其在更大范围的工程实践中推广应用,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宋战平教授团队始终秉持科技报国理念,并积极投身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自2010年走出国门,参与中塔公路乔尔马扎克隧道的技术服务工作以来,团队已先后为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黑山、斯里兰卡、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赤道几内亚、沙特阿拉伯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与服务。他们将中国隧道工程的先进标准、创新技术与丰富经验带出国门,在解决当地工程难题、提升建设水平的同时,也为中国技术、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推广与应用贡献了重要力量。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评论
打开华商头条APP,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