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头条|西安科技大学“煤” 好未来实践行:助力煤炭行业绿色转型
西安科技大学“煤” 好未来实践行:助力煤炭行业绿色转型
华商报

近日,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 “‘煤’好未来” 生态能源实践团,在学院党委书记赵雪萍带领的 18 位教师指导下,37 名本硕博学子奔赴新疆、内蒙古、甘肃、陕北等地,聚焦现代化矿井、双碳目标及矿山生态修复,以青春之力践行 “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

深耕生态修复,彰显学科担当

实践团聚焦 “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调研多类型示范基地。在国能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学习 “剥离 - 采矿 - 回填 - 复垦”一体化模式,考察覆绿矿渣坡与复垦景观带;在准能露天矿排土场,探究耐旱灌木植被配置及微生物协同修复机制。在曹家滩“光伏 + 生态修复”基地,了解“光伏固沙”技术及微生物增强植物抗逆性应用,考察煤矸石制生态土、矿井水净化等循环经济项目,见证塌陷区转型成果。

洞察智能变革,锚定转型方向

团队深入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感受数字化升级。在曹家滩智慧园区,通过 AI 管控平台了解 “采煤不见煤” 生态布局与安全预警系统;在杭来湾煤矿,体验 VR 虚拟培训与智能调度;在榆树湾煤矿,考察 “透明地质保障系统” 和 “5G + 工业互联网” 应用。同时调研克拉玛依油田、库车及哈密能源企业,深化对能源结构转型的认知。

探索地质密码,擘画修复蓝图

各小分队发挥专业优势,探索地质密码。甘肃小分队在景泰盆地勘察地层结构,为矿区修复提供地质依据;新疆小分队分析岩浆岩体风化机理,探究岩层渗透性对植被恢复的影响,采集古生物化石解码区域地质演化史。实践依托学科优势,以地质勘查破解生态难题,以技术创新驱动资源循环。

青春足迹踏四方,担当助力转型

实践团足迹踏遍 4 省 15 地,从智能掘进到光伏矩阵,从复垦草场到地质队员的罗盘,织就煤炭行业转型画卷。37 名学子见证能源行业科技革新,体悟 “三光荣、四特别” 精神,深化对“两山”理论和“双碳”战略的认知。他们在一线锤炼本领,将专业所学与国家能源战略结合,以青春之力助力煤炭行业绿色转型,彰显新时代地质人使命担当,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评论
打开华商头条APP,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