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本报讯 (记者 郭沛然) 近日,高新区细柳街道举办吉羊保长社火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专家学者与老艺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吉羊保长社火的传承脉络、技艺精髓与创新实践,也拉开了吉羊保长社火申报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工作的帷幕。
记者了解到,吉羊保长社火历史悠久,最初是人们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举行的仪式。由大吉村、大羊村等六个村共同展演,民间称之为“吉羊保长社火”。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民俗活动被传承下来。
研讨会上,吉羊保长社火“申遗”筹委会主任姚战计介绍说,吉羊保长社火表演形式极为丰富,以芯子、彩亭最为亮眼。每年社火展演时,六个村男女老少全员参与,盛况空前。
“吉羊保长社火承载着关中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在艺术上,融合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制作工艺和表演技巧精湛;在社会层面,更是村民团结协作的重要纽带,增强了凝聚力和归属感。”该社火“申遗”总顾问高恒远说。
据悉,此次研讨会还围绕吉羊保长社火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会专家们提出,要在守正的基础上探索技艺之变、载体之变与传承之变,让传统民间艺术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