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赛飞(左)在表演中 记者 尚洪涛 摄
4月12日及13日,西安索菲特人民大厦大剧院,西安演艺集团剧院公司(简称西演SPACE)接管运营剧院后的首部开幕大戏——央华版话剧《日出》,吸引大量古城戏剧爱好者纷至沓来。
先锋美学重塑话剧经典
以先锋舞台艺术与经典文学深度融合的舞台佳作,拉开西安索菲特人民大厦大剧院新的演艺篇章——央华版《日出》以“解构经典、重构人性”为核心理念,由曹禺之女万方担任文学总监,王可然、张瑞执导,何赛飞、赵文瑄、徐俐等实力派演员领衔。
虽然很多观众早已对《日出》的故事熟稔于心,但央华版《日出》仍然给了众人全新的艺术领悟——舞台之上,配乐大师梅林茂为话剧量身定制爵士与交响乐交织的原创音乐,配合开场交际舞的浮华节奏、高潮处陈白露的绝望哭号,与光影设计共同编织成“情绪交响诗”。
舞台方面则突破传统平面布局,采用“三维立体切割场域”,巨型镜面装置折射浮华与堕落,观众席与舞台动线交织,形成“沉浸式剧场”体验。尤其让人惊喜的是,开场与终场,演员均进入观众群,进一步延展了视听空间,也强化了观众作为“剧中人”的呼应感。演员呈现更是精彩:何赛飞饰演的陈白露打破悲剧符号化,以知识分子的清醒与交际花的世故,演绎“清醒的自我毁灭者”;赵文瑄以光头形象颠覆饰演反派,将潘月亭的精明与痴情熔铸为复杂人性样本;以主持人身份被大众熟知的徐俐首登话剧舞台,以瘦削躯体诠释顾八奶奶“欲望臃肿的灵魂”,引发观众对物质与精神的深层思考。
表演“跨界”不设限
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凄婉的梅珊,是《大宅门》中烈性的杨九红,也是越剧舞台上的林黛玉……这一次,何赛飞在话剧《日出》舞台上,又一次让人看到演员可以赋予“角色”的最大化魅力:得益于多年浸润戏曲领域的表现力,何赛飞对陈白露的诠释丰富而多面,剧中融入的戏曲唱段和身段展示,既是剧中人所处时代的具体表现,也增加了感染力,吸睛又定神。
“很多剧院和演员都演过《日出》,对陈白露这个人物的诠释也各有特色,我将陈白露视为一个具有深刻内心世界和特殊经历的女性,她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能看清看透看懂世间的人和事情。她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对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做自己的选择。能在经典剧作中去扮演一个人物性格鲜明女性形象,作为演员是非常幸运的。”从越剧到电影,再到电视剧、话剧,从不为表演设置“舞台界限”的何赛飞表示,任何表演艺术都是“融通”的,都需要用形体、眼神、声音等综合手段来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我的职业是演员,就需要有非常多的侧面载体和观众见面,只要能够体现自己技能、服务于大众,给社会带来益处的,都是应该的。”
感叹西安人文艺生活很丰富
何赛飞多年前曾来过西安,再来时感叹这座城市浓郁的文艺氛围,“我发现西安发展好快,变得很时尚,年轻人很多,各种文化生活、艺术生活都很丰富。”
何赛飞表示很喜欢西安古今交融的城市氛围,也希望能有时间走访碑林等西安古迹,“西安是非常有底蕴、有历史的,这里有很多故事,很多遗迹,是一座可以让我们感悟从前、现在、将来的一座城市。”
除了文化,对于西安“碳水之都”的美名,何赛飞同样深以为然,“虽然我这次在舞台上有很多要穿旗袍的戏份,应该少吃一点,但是到了西安吃美食,这是完全拦不住的事。我说我得吃面,所以落地也吃了,刚才也吃了,我非常喜欢西安的‘碳水’。” 记者 孙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