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头条|政协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西安闭幕
政协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西安闭幕
华商报

关注陕西两会    大会通过政协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政治决议多位台胞侨胞列席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搭建中外交流的桥梁 传递动人的陕西声音

赵一德赵刚等到会祝贺 徐新荣主持    大会通过政协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政治决议

1月19日上午,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政协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西安闭幕。    省政协主席徐新荣主持闭幕大会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李兴旺、杨冠军、刘宽忍、张晓光、孙科、范九伦、李忠民、高岭和秘书长王刚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一德,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刚,正省级老同志程安东、马中平,省委副书记邢善萍,省委常委王晓、王兴宁、方红卫、郭永红、孙大光、刘强、蒿慧杰、李明远、唐书海、王海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政府副省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省军区司令员,省武警总队司令员、政委,其他副省级领导同志和老同志,省政协十三届常委在主席台就座。    省委和省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省级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等方面的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本次会议应出席委员570人,实到522人,符合政协章程规定。    会议通过了政协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政协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十三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的决议、政协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十三届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政协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政治决议;通报表扬了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优秀提案、先进承办单位和办理工作先进个人,2024年度优秀社情民意信息、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徐新荣在闭幕讲话中表示,本次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四届六次、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是一次讲政治、明方向、聚共识、鼓干劲的大会。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对本次会议高度重视,出席大会开幕会和闭幕会,听取大会发言,参加联组讨论,看望港澳委员、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代表,和广大委员互动交流,与委员们共议改革、共商发展、共话民生。广大委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深入协商议政、广泛凝聚共识,展现了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    徐新荣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和省两会对今年工作的部署要求,全力以赴、抓好落实,推动各项工作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徐新荣表示,要强化政治引领,在凝聚人心上有新作为。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根本政治原则,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引导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固守政治圆心,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心见行、党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要着眼大局大势,在凝聚共识上有新作为。自觉聚焦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这个大局,用政协声音讲好全省改革发展故事,宣传好人心思进、经济企稳、改革提速、社会安宁的良好态势,把发展信心传递给社会各界,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实践成为三秦儿女最大的发展共识。要聚焦协商主业,在凝聚智慧上有新作为。全面提升专门协商机构效能,紧扣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等重点任务,积极开展“有质有效”的协商,把不同认识和观点整合起来,把社会各界的创造力激发出来,不断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助力打好标志性战役、取得突破性战果。要把握时代要求,在凝聚力量上有新作为。强化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依靠委员和界别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手拉着手、心连着心,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一致向前进的磅礴力量。    全体起立奏唱国歌后,徐新荣宣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闭幕。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白仲夏 强军 肖琳

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已收到提案878件

1月19日上午,政协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十三届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报告中指出,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以来,省政协委员、各参加单位和专门委员会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聚焦推动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提案、建言资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截至1月16日中午12时,共收到提案878件,经审查,立案702件。立案的提案中,委员提出606件、占86.3%,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政协专门委员会提出96件、占13.7%。大会闭幕后,立案提案将交承办单位办理。    据介绍,本次会议提案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大领域,其中,经济建设方面218件、占31.1%,政治建设方面12件、占1.7%,文化建设方面79件、占11.3%,社会建设方面329件、占46.8%,生态文明建设方面64件、占9.1%。主要建议有:积极扩大有效需求、拉动经济稳定增长;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新质生产力;提升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持续推动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补齐医疗、教育、养老、托育、住房等民生领域短板;加强关中大气污染防治、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陕西段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陕西等,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使命担当。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白仲夏

两会访谈省人大代表宋扬:这些年西安修地铁长时间占道施工感谢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西延、西康、西十等5条高铁加快建设。”    “力争西延高铁、西安地铁15号线年内建成运营。”    “建设‘零碳’园区”……    以上这些都是今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相关内容,每一项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有密切联系,也跟轨道交通集团有关。    会议间隙,省人大代表,陕西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扬接受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专访,他说的第一句话是:“过去这些年西安修地铁尤其是8号线修建期间需要长时间占道施工,感谢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据悉,2024年12月26日,西安地铁8号(环)线开通初期运营,这是国内首条成环运营的无人驾驶地铁线路,采用国际最高等级的全自动驾驶系统,也是西安地铁建设中里程最长、站点最多、关注度最高的一条线路。通车后,西安地铁运营总里程突破400公里,实现网络化运营。

关键词:地铁15号线进度条:预计2025年下半年开通试运营

西安地铁15号线是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的“收官”线路,一期工程全长19.46公里,线路西起细柳站,东至东兆余站,共设13座车站。这条线路串联了西安高新区、长安区和航天基地,是主城区南部的重要客流走廊。    宋扬介绍,截至目前,地铁15号线一期工程全线13座车站已全部封顶,正线区间隧道已实现洞通、长轨通、电通及通信系统三通目标,细柳主变电站已建成投用,全自动样板段动车调试已基本完成,已启动全线动车调试工作,全线车站安装装修工程累计完成78.2%;细柳车辆段主要单体主体结构已完工,已进入机电安装和室外管网施工阶段。据介绍,地铁15号线一期将于今年下半年开通试运营,建成后能够有效缓解该区域的交通压力,进一步完善西安市轨道交通线网结构,届时西安将拥有12条线路422公里开通运营的地铁线网,市民一小时出行半径将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轨道交通四期规划进度条:力争2025年获批落地实施

随着下半年地铁15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后,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就完全“收官”,那么,第四期建设规划目前报批进展如何?    2024年上半年,西安地铁先后就“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24-2029年)”环评及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等内容进行了公示。    宋扬表示,去年2月环评公示内容中提及的项目为第四期建设规划的初步拟定上报方案,建设规划的最终方案都将以后期批复为准。目前,西安市正在全面开展第四期建设规划项目的报批工作,已取得报批所需的前置要件,待进一步完善技术报告后上报国家部委审批,争取今年尽早批复落地实施。

关键词:西延、西康、西十等5条高铁进度条:西延高铁冲刺年内建成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了解到,西延、西康等5条备受关注的高铁线路建设,由陕西轨道交通集团负责实施。    宋扬表示,截至目前,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已建成5个方向,运营总里程1019公里。剩余三个方向的5个项目建设总里程1010公里,总投资超2000亿元,已进入全面加快实施阶段。按照计划,2025年内西延高铁将建成通车,2026年西康、西十高铁建成通车,2028年康渝、延榆高铁建成通车,届时陕西将实现“市市通高铁”的既定目标。    目前,西延高铁全线最长隧道,也是陕西境内最长的单洞双线高铁隧道——全长17509米的宜君隧道已经贯通,阳湾一号隧道顺利贯通,全线47座隧道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5%以上。全线66座桥梁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8%以上,涵洞完成工程总量的70%以上,站房土建工程完成近50%。西延高铁建成投入运营后,西安至延安的列车最快运行时间将由目前的2.5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    西十高铁已全面展开线下工程,站房、四电施工按计划稳步推进。开通后,十堰至西安将实现1小时内到达,武汉至西安的高铁运行时间也将缩短至3小时左右。    截至目前西康高铁隧道掘进已达到设计总量的9成以上,各项施工任务顺利推进。西康高铁建成通车后,西安至安康的铁路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小时左右缩短至1小时以内。    截至目前,康渝高铁安康汉江大桥等一批重难点工程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西渝高铁康渝段建成后,将和西康高铁构成西安至重庆间的高铁大通道,两地出行时间有望从现在的6小时左右缩短至2.5小时左右。    截至目前,延榆高铁辅助坑道已全部转入正洞施工。延榆高铁建成通车后,将与西延高铁、西康高铁共同构成陕西南北方向高铁客运的主通道,成为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快速交通廊道。

关键词:西安高铁东站进度条:2026年建成投用

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西安高铁东站片区开发建设和市政配套设施也是由轨道交通集团负责实施。据悉,该项目于2022年启动建设,预计2026年建成投运。建成后将衔接西十、西康、西延等高铁线路,链通长江经济带、成渝都市圈,疏通包海经济交流新通道,预计年发送旅客3650万人次。    项目位于西安市东部门户地区,灞桥区南端、东临白鹿原、西邻浐河杜陵塬,基于选址特点,高铁东站片区具有“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市格局,东三环、绕城高速穿城而过,5号、12号、15号、21号线地铁四线汇聚于西安东站四线共厅,交通资源承载力优势明显。届时,高铁东站将利用地铁“两横两纵、四线共厅”打造站前枢纽西广场立体交通核,实现旅客3分钟进出站,零距离换乘畅达体验。

关键词:“零碳”园区进度条:正在打造全国首座地铁场段零碳示范园区

宋扬介绍,今年1月14日,《西安轨道交通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发布,按照“探索试点、推广深化、全面转型”三步走战略推进绿色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升级和融合化发展。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和西安交大联合成立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围绕轨道交通产业链开展科研创新,积极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应用示范,“通过对光伏、地热和氢能综合能源智慧管控技术的创新利用,我们探索试点将地铁15号线细柳车辆段和西安东城核心区打造成为‘多能协同、供需协同、绿色高效’的全国首座地铁场段零碳示范园区,建成‘氢能实现零碳、多能优化获益、市场复制推广’的绿色轨道交通产业示范项目,引领西安轨道迈入低碳高效的高质量全新发展阶段。”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肖琳

评论
打开华商头条,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