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头条|陕西部署开展“检护文脉·文化‘寻保传’”千里行系列活动
陕西部署开展“检护文脉·文化‘寻保传’”千里行系列活动
华商报

  1月13日,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以下简称陕西铁检分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在高质效检察履职守护文物和文化遗产方面的工作情况,同时宣告部署“检护文脉·文化‘寻保传’千里行”系列活动。全国人大代表黄云娜、董宏涛,陕西省政协委员王肖峰、雷婉萍应邀参加发布会。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2024年11月,陕西省检察院在全省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寻访文物古迹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专项活动(简称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据陕西铁检分院分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王健介绍,在专项活动开展之前,陕西跨行政区划机关就以独具“跨改”特色的“检护文脉”检察文化品牌为抓手,办理了督促保护秦蜀古道遗址、望夷宫遗址、栎阳古桥、明城墙等一系列涉文物的保护案件,1案入选最高检公益诉讼研究基地“2022年度十大精品案例”,6案入选最高检专刊案例、省检察院典型案例,督促保护的榆林地区被盗掘古墓葬相关遗址入选了“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王健介绍,本次“检护文脉·文化‘寻保传’千里行”系列活动是落细落实省检察院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的具体举措,也是继续擦亮‘检护文脉’品牌的实际行动,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将以跨区划分布的线性和集中连片文物古迹和遗址、铁路相关文物、生态环境检察办案中发现的文物及其他具有跨区划因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确定秦蜀古道、长城遗址、秦直道等三个千里行主题,按照“整体把握线性文化遗产地理空间脉络——沿线具体文物点位走访调查——督促实现统一标准、系统保护”的思路,充分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职能,严厉打击故意损毁文物、故意损毁名胜古迹、倒卖文物等违法犯罪行为,以多层级、全方位的检察监督履职,促进文物的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

  专项活动开展以来,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已寻访秦蜀古道、长城遗址、秦直道及民国时期陇海铁路设施等线性文化遗产,立办行政公益诉讼案件6件,向区划检察院移送案件线索2件,案件均在进一步办理中。

  “我充分感受到了检察机关对文物的关注和保护热情,办案效果也非常好。相信在检察机关的大力推动下,以秦蜀古道为代表的古代线性文化遗产一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有效保护。”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原副院长、文物保护专家赵静对检察机关的工作表示肯定,也对系列活动成效充满信心。未来,她希望检察机关能持续发挥跨区划职能优势,聚合各地文物部门、检察机关以及社会各界力量,推动线性文化遗产完整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宁军 通讯员 张碧秀 胡月欣


相关新闻
华商报
陕西省考古学会会长种建荣:“仅从‘六大’评选结果就可看出,陕西是实证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考古圣地”
华商报
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部署开展“检护文脉·文化‘寻保传’”千里行系列活动
评论
打开华商头条,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