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头条|“迟来”的运动员生涯 62岁爷爷级校长很硬核
“迟来”的运动员生涯 62岁爷爷级校长很硬核
华商报

无惧岁月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1月3日,在接受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时,62岁的西安浐灞国际港第四初级中学副校长杨智斌,利用正有同学上体育课的机会,与推荐的4名12岁初中生在50米短跑赛道较量了一下,尽管年龄相差整整50岁,杨智斌却不输年轻人的敏捷和毅力,比赛中率先冲过终点……

从60岁时的2022年7月正式开始田径赛场的竞技之路,起点虽晚,杨智斌却屡创佳绩。如今,他成为国内老年田径圈的“常胜将军”。“我的梦想是站上国际赛场,代表中国老年人参赛,争取为中国争光。”杨智斌说。

在红旗厂家属院长大 “我小学时总是跑得最快的那个”

1963年,杨智斌出生于西安,在北郊红旗厂的家属院长大。他的童年伴随着厂区特有的氛围,见证了那个年代工业家庭的简单与温暖。

杨智斌从小就热爱运动,经常奔跑在红旗厂的厂区内。宽阔的厂区道路和周围的空地成了他童年的运动场。小时候,他最喜欢的就是踢球和跑步,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厂区里尽情挥洒汗水。那个时候,他总是跑在最前面,挥舞着双臂,仿佛整个厂区都是他的舞台。

“那时候,跑步是我们最自然的活动方式。没有球场,没有器械,只有脚下那片空地。小学时,我总是跑得最快的那个;中学时,我在校运会上多次拿过第一名,但那只是校园的小圈子,没有参加过正式比赛,但我的体育梦一直藏在心里。”杨智斌说道。

杨智斌回忆,他初中时学业成绩出色,原本考入普通高中没有任何问题。然而,机缘巧合之下,他报考了一所中专学校,也就是西安师范学校,结果“歪打正着”成功被录取。这一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让他从此走上了教育的道路。

在西安师范学校,杨智斌被分入了英语班,这是1979年当年才开设的专业。这段经历令他感到自豪,因为他不仅是这一专业的见证者,也是后来英语教育发展的实践者。

被戏称为“学英语的体育生” 繁忙教学工作之余仍坚持运动

在西安师范学校就读期间,杨智斌因对体育的热爱而被同学们戏称为“学英语的体育生”。他从学生时代就热爱体育,短跑、标枪、铅球等田径项目都积极尝试,还热衷于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等运动。然而,由于缺乏正式参赛机会,他始终没能体验到专业运动员的赛场氛围,只能通过学校的运动会满足对竞技的热爱。

不过,杨智斌表示,当时对体育更多是出于爱好,未曾想过将其作为职业或专业发展方向。“更多的是一种享受,或许就是因为这份纯粹的兴趣,才能让我一直保持对体育的热爱。”

1982年,杨智斌毕业后成为西安市第三十八中学一名英语教师,任教十年,随后进入第八十五中学,任教长达31年,其中有15年担任教务主任,负责学校教学管理。退休后,他来到西安浐灞国际港第四初级中学担任副校长。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杨智斌依然坚持运动。即使最忙的时候,也会至少达到每周300分钟。他说:“1957年,清华大学时任校长蒋南翔提出过一句话:‘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我就特别喜欢,这也成了我的座右铭。”

学校里每次举办运动会,杨智斌总是积极参与。无论是短跑带来的速度感,还是田径项目的专注与力量,运动的精神早已成为他性格的一部分,成了他保持健康、积极生活态度的重要来源。

杨智斌表示,他的人生无论是在运动还是教学方面,都在不断挑战自我、追求突破。他回忆:“我们跑短跑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好胜心。从2006年到2018年,我所带班级的高考英语单科平均分从117分逐步提高到133分。这不仅是学生的突破,也是我教学生涯中的一个高点。”

运动员生涯从60岁开始 一年参加比赛赢得33金6银

直到退休那年,热衷田径运动的杨智斌才开启“迟到”的运动员生涯。

杨智斌告诉记者:“2022年夏天,我从一位体育老师那里得知,有我这个年龄段的田径比赛。”这条消息激起了他久违的运动热情,“虽然年龄上已经不再年轻,但我依然希望能够通过参加比赛挑战自我,重拾年轻时的活力。”

2022年7月23日,时年60岁的杨智斌参加陕西田径公开赛,在比赛中重新找回那份久违的激情。尽管多年没有系统训练,但他依然跑出好成绩,最终位列第二名。他说:“第一次站在赛场上,紧张得不得了,但起跑的那一瞬间,所有的杂念都没了,只想着跑快一点,再快一点。当时我跑完之后,感觉整个人都回到了年轻时候,心里那股劲儿一下子回来了。”

这次经历点燃了杨智斌沉寂多年的运动热情。从此,他开始了系统训练,每天坚持早起跑步、做力量训练,并研究科学饮食和恢复方法。

2024年,杨智斌参加了15场比赛,共涉及39个项目,囊括了短跑、跳远、铅球等多个项目的金牌,赢得33金6银。

“每次穿着比赛服站上跑道,都会让我感到无比兴奋和满足,感觉整个人都年轻了。2024年对我来说是难忘的一年。”杨智斌说,他用出色表现证明了“年龄不是限制”。

在多场赛事中,杨智斌刷新了个人纪录:百米最佳成绩为13秒85,60米跑出8秒69,200米成绩则达到了29秒31。

杨智斌所在的年龄组(60至64岁)在全国范围内竞争激烈,但他的短跑成绩已跻身全国前五名。“虽然起步晚,但只要坚持,就能在赛场上跑出自己的精彩。”

杨智斌坦言,年过六十,身体确实不如年轻时,但通过科学训练,他的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反而比许多同龄人更好,“只要方法对,年龄真的不是问题。”

计划参加国际赛事为国争光 除了成绩还结识了新朋友

不过,杨智斌的竞技梦想没有止步于国内赛场,他计划参加今年4月到9月举行的中国田径大师赛,这也是11月举行的亚洲田径大师赛的国内选拔赛。他也为此专门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并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力求在比赛中突破个人纪录。他说,按照目前同年龄组的排名,他很有希望在中国田径大师赛进入前三,从而获得亚洲田径大师赛的参赛资格。

杨智斌说:“如果今年我能参加亚洲田径大师赛,并且有机会入选中国国家队,那我一定要去参加明年的世界田径大师赛。你知道我最想带什么吗?我最想带一面五星红旗,如果我真的拿到了奖牌,到时候一定要让五星红旗飘扬在赛场上,这是为中国争光,也是为中国老年人争光!我希望我的梦想能够实现,虽然现在还有一些距离,但我相信还有时间去努力。”

除了比赛成绩,杨智斌还收获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在全国赛场上遇到了许多同龄的运动爱好者,大家一起分享经验,互相鼓励。“我们在赛场上是对手,但私下里都是朋友,每次见面,大家都特别亲切,没有任何陌生感,就像老朋友重聚。”

在过去一年里,杨智斌跑遍全国,从青岛到贵阳,从兰州到武汉,通过赛事结识了来自山东、内蒙古、上海、河南等地的田径爱好者。他说,这种友谊是参赛的意外收获之一。

杨智斌已经跟三名同年龄组的短跑健将达成共识,计划组团参加国际赛事为中国争光。他分析称:“今年的的亚洲田径大师赛,我们最有可能获得金牌的项目是团体接力赛。我看了上届的成绩,中国队跑了54秒。我已经跟几个田径好友聊了,如果我们组四个人团队一起努力,跑出50秒左右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也意味着,哪怕最慢的一棒也只需要1秒的提升。”

作为校长以身作则 以行动带动更多中学生坚持锻炼

1月3日,记者见证了开头的一场充满趣味的较量。

比赛结束后,杨智斌微笑着和学生们击掌庆祝,并与他们分享了短跑训练的心得。他鼓励学生们珍惜年轻时的身体状态,多参加体育锻炼,不断突破自己。“这场比赛不仅是速度的较量,更是精神的交流。我希望通过这样的互动,让学生们感受到运动的魅力和坚持的力量。”杨智斌说。

参赛的一名中学生兴奋地说:“没想到杨校长这么厉害,简直是我们的偶像!这次比赛让我明白了,不管什么年纪,只要努力,都可以创造自己的奇迹。”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杨智斌始终关注青少年的成长,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带动更多中学生参与锻炼。他认为,体育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培养青少年的毅力和自律。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学生,不少孩子因此爱上了运动。“看到校长每天坚持训练,还能在比赛中拿奖,我们也觉得运动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一位学生说。

“现在的孩子需要行动上的引导,而不是空谈道理。讲道理不如以身作则。我要让他们看到,哪怕我的年龄可以做他们的爷爷,依然可以保持竞技状态。运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和坚持,我希望学生们也能在体育中找到快乐和坚持的力量。”杨智斌提到,许多孩子起初对跑步并不感兴趣,但在他不断鼓励下,慢慢开始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杨智斌常对学生说:“成绩固然重要,但健康的体魄和坚韧的心态才是你们未来最宝贵的财富。”

在杨智斌的带领下,学校的运动氛围日渐浓厚,不少学生在市级、省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未来,杨智斌计划结合校内外资源,组织更多校园田径比赛,让学生们在跑道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就感。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不仅培养出更多热爱运动的青少年,还能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起“体育强国”的信念。

“我的目标是跑到80岁,只要跑道还在,就不会停下来”

对于参加短跑竞技比赛,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杨智斌能够坚持下去的重要动力,“尽管有网友说我都这把年纪了,还瞎折腾什么。但我的家人一直支持我,我的妻子也爱运动,如今成了我的头号粉丝,我每次参赛,她比我还激动。”

杨智斌说:“几十年来,我坚持了三件事,这或许是我身体状况保持良好的原因。第一是坚持运动,尽管工作压力大,我从未中断锻炼;第二是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第三是注重适度休息和饮食健康,我吃饭七分饱,平时喜欢喝茶。年轻时我对养生并不了解,但回过头看,规律的运动或许就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养生方式。”

如今,杨智斌在田径赛场上焕发出第二春。他用行动告诉人们,年龄从不是阻碍追求梦想的理由,而是一种积累与沉淀。他坚信,只要热爱和坚持,就能跑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只要你愿意出发,梦想永远不嫌晚,跑道随时欢迎你。” 杨智斌笑着说。

杨智斌还分享了他对同龄人的运动建议:“第一,一定要参与运动;第二,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式;第三,要量力而行;第四,要持之以恒。”他坦言,运动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也提醒大家要谨慎,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避免极限运动等高风险项目,尤其是对体能要求较高的活动。

对于未来,杨智斌充满信心。他说:“每一次跑步,我都觉得自己在和过去的自己比赛。我从未后悔,也从未停下追逐的脚步。我的目标是跑到80岁,甚至更久。只要脚下这片跑道还在,我就不会停下来。”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袁金会/文 赵彬/图

杨智斌率先到达终点.jpg

评论
打开华商头条,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