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上午,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化‘三个年’活动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1000余名专技人才
依据科技成果转化业绩晋升职称
省人社厅厅长蔡钊利介绍,今年以来,省人社厅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不断强化政策支撑,持续优化公共服务,合力推动就业工作扩容提质。截至10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0.7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保持在5.3%,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坚持推进社会保障,实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筹,不断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截至三季度末,全省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183.5万人、556.2万人、719.9万人,比上年末分别增加23.3万人、24.9万人、23.1万人。始终强化人才支撑,持续推进“三项改革”,研究制定加快推动技术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8条措施,1000余名专技人才依据科技成果转化业绩晋升职称。出台《陕西省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为选拔高技能人才搭建平台。始终坚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活动,推进工资收入分配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多元化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基层劳动调解组织不断扩大。聚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落实落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制度,常态化开展治理欠薪专项行动,定期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和失信联合惩戒名单,有力遏制欠薪欠保等违法行为发生。
主动联系离校未就业毕业生
提供好“1131”实名服务
目前,2025届高校毕业生也陆续进入就业市场,同时还有部分2024届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接下来会有哪些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
对此,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处长王晓龙表示,将着力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目前已全面启动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进校园活动,通过人社厅局长进校园靠前服务,将就业政策、招聘服务、就业指导、创业服务、职业培训、困难帮扶等政策举措送进校园,送到毕业生身边。另一方面,持续深化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更多可感可及、针对性强的就业服务。
具体来说,推动政策落实落地、全面落实实名服务、搭建供需平台促匹配、强化见习培训赋能、扎实做好困难帮扶。依托“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等力量,主动联系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好“1131”实名服务,即向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技能培训或者就业见习机会。对脱贫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长期失业青年进行重点帮扶,实施“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帮扶举措,优先推荐岗位,优先落实政策,优先组织培训见习。始终把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各类政策资源、搭建供需平台、优化就业服务,千方百计帮助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肖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