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为了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的美好品德,增强对劳动的情感,近期,西安市多所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系列活动,学生在田间、在校园、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采摘硕果、体验丰收、分享喜悦。
不仅如此,西安多所学校在平时开展常态化劳动实践教育,充分彰显了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教育专家指出,劳动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感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碑林区永宁小学:
建立“少年农学院”
开辟12块劳动实践种植试验田
在刚刚过去的9月,新学期伊始,西安市碑林区永宁小学的孩子们在校内的劳动实践基地,种下了今年秋季的第一颗种子。
在老师的指导和家长的陪伴下,这次秋种,孩子们在田里种植了白菜、菠菜、胡萝卜等多种
作物,专心播下每一粒种、种下每一棵菜,浇好每一滴水,共同感受劳动的快乐,精心打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劳动家园。
据了解,永宁小学在校园里开辟了“少年农学院”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今年夏天,永宁小学的孩子们在这里收获了茄子、西红柿、豆角、辣椒、生菜、南瓜、秋葵得近十种农作物,如此丰收换来了孩子们的笑脸,也让家长倍感欣慰。
永宁小学三二中队的闫璐玥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学校给每个班开辟了一块试验田用于
蔬菜种植,她在学校最喜欢的劳动活动就是种植活动。“我认为蔬菜种植非常有趣,不仅能学到蔬菜生长的知识,而且还能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增强我们班级的凝聚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我们更加了解大自然,也理解了食物的来之不易,以后我会更加懂得珍惜食物。”
六二中队的林友祥说,在参加学校“劳动农学院”的种植活动时,他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从播种、浇水、施肥,到看着这些植物一点点发芽、长大、开花结果,我逐渐了解了植物的种植方法和生长习性,也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神奇和顽强。”
永宁小学张瀛主任告诉记者,学校为全校12个班开辟了12块劳动实践种植试验田,建立了“少年农学院”。孩子们在合适的时节利用劳动教育课时间进行耕地、播种、浇水、施肥以及采摘,并且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带回家制作成美味的菜肴,体会种植的辛苦与收获的喜悦,为自己和家人带来幸福与温暖。
“学校每学期都会进行劳动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在享受拉动乐趣的同时收获知识、技能和品德上的成长。”张瀛说,永宁小学还连续3年在“五一”劳动节到来之前开展劳动技能大赛,全校学生分年级进行叠衣服、削土豆、包饺子等劳动技能大比拼,通过寓教于乐的趣味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大展身手的舞台,帮助他们树立了“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识,使之能够健康成长为一名生活自理、全面发展的学生。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
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
在刚刚过去的世界粮食日,长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利用独有的校园资源举办了红枣采摘活动,学生们学习了采摘技巧,了解了保护树木的重要性,体验了采摘过程,享受了丰收的喜悦。
雁塔区雁祥学校的师生们前往陕西西望农场基地,体验“田间课堂”。孩子们在玉米地里采摘玉米,在磨坊中学习如何将玉米粒磨成包谷糁,从田间到餐桌,他们理解了劳动的价值。
浐灞绿地小学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学校的“悦耕园”体验秋收,孩子们在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享受着自己劳动的果实,感受劳动的满足与成就。
近年来,国家愈发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其中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从现状来看,西安逐渐走出了一条成效斐然的劳动教育之路。2021年11月,西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做法被教育部纳入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进行推广。2022年,西安市教育局曾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专任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提升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整体水平,从单一型、传统型实践基地向创建综合型、创新型具有新时代劳动特色的实践基地逐步转变。
教育专家:
加强劳动教育,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
知名教育专家刘鹏表示,当前小学加强劳动教育是非常积极且具有远见的举措。“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孩子们往往缺乏对劳动的直接体验。加强劳动教育,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刘鹏认为,在小学培养中让学生体验种植劳作,能够让他们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珍惜粮食的品德;孩子们在劳动中感受辛苦与快乐,能够逐渐明白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增强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同时了解劳动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劳动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感的形成。”刘鹏说,在劳动过程中,孩子们需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这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同时,在劳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也能让孩子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刘鹏建议,学校在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田间劳作和校园劳动,还可以开展手工制作、志愿服务等多样化的劳动活动,满足不同孩子的兴趣爱好。同时建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劳动表现进行科学评价,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劳动,同时也为劳动教育的改进提供依据。
此外,应加强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孩子提供劳动机会,与学校共同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品德;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教学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劳动技能。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白仲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