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头条|【秦创原三年蝶变】圆科研人的成果转化之梦 秦创原与西安理工大学的“双向奔赴”
【秦创原三年蝶变】圆科研人的成果转化之梦 秦创原与西安理工大学的“双向奔赴”
华商报

  “三项改革”实施以来,不但激发了科研人员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情,也圆了许多人的成果转化之梦,西安理工大学教授张延超就是其中之一。

  2023年2月,由张延超牵头,西安航空高端密封技术有限公司成立。这个刚刚一岁多的公司如今已发展得有声有色。而这一切,离不开两个关键词:“作价入股”和“技术托管”。

image.png

  专利成果“作价入股”

  项目作价1908万元用以融资组建公司

  从2014年开始,张延超和团队用了近10年时间,自主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润滑与密封核心技术,有望依托该技术实现部分先进密封产品的国产化,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深海探测以及服务重大装备制造业。

  “当一项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它需要对接市场应用进行迭代升级。”张延超说,“要把技术从实验室搬上生产线并不容易,需要大量的验证,以及资金和场地的支持,仅在学校实验室里,这些条件都不具备。”

  2021年,陕西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得知张延超团队面临的难题,作为服务秦创原生态体系建设的市场化运营总平台的秦创原发展公司及时伸出橄榄枝,为张延超团队提供了投资机构对接、公司架构搭建、初期管理运营、行业人才引进等一站式科创服务。

  2023年初,通过“技术托管”平台,张延超团队、秦创原发展公司、陕西航空产业发展集团以及西安理工大学共同组建了西航密封。张延超团队通过专利成果“作价入股”,该项目被作价1908万元。西安理工大学所持股权委托秦创原发展公司运营。

  “因为不懂企业运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摆正身份,逐步学习、适应。在这个过程中,秦创原发展公司刚好帮我们解决了这个真空地带的过渡问题。”张延超说,“秦创原发展公司很好地解决了团队搭建、工商财税、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问题,让我们能把更多精力用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领域,同时又为我们匹配产业资源,让我们的产品更好地走向市场。”

image.png

西航密封首年实现营收超1000万元

  有了投资,如何用好这些“真金白银”,让企业走得更长远,是这个年轻公司面临的问题。2022年12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陕西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十条措施(试行)》,提出依托秦创原发展公司成立“技术托管”平台。

  西航密封作为各方在“技术托管”模式下共同孵化的首个项目,在成立的一年里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目前西航密封一期生产线已落地,2023年实现营收超1000万元,2024年测试配套服务收入将超过3000万元,成为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标杆。

  秦创原发展公司总经理栾兰介绍,该公司与西安理工大学共同探索的“技术托管”模式,在帮助西航密封这个具有良好市场前景高校科研项目实现成果转化的同时,与省内多所高校开展了高校“技术托管”平台探索与试点合作,将基于市场化、专业化的机制探索,帮助其他省内高校搭建更便捷的成果转化之路,更多“西航密封”将在这里被批量复制。

image.png

  西安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告诉华商报记者,作为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示范高校和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综合试点高校,西安理工大学大力实施秦创原“1349”建设工程。三年来,该校在秦创原核心区建设的三个创新创业平台投入运行,6位教师创办参办的科技型企业完成入驻。目前已获批建设33支陕西省和西安市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获批22个秦创原春种基金项目。

  华商报记者 白仲夏 马虎振


评论
打开华商头条,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