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头条|【长安寻龙记】 非遗面花“鱼跃龙门” 带来过年的仪式感
【长安寻龙记】 非遗面花“鱼跃龙门” 带来过年的仪式感
华商报

如果让您用龙元素做出一个“可食、可看、可玩、可用”的新春礼物,您会怎么做?

西安市阎良区龙游村的一双“巧手”给出了答案——非遗面花“鱼跃龙门”。

af383c29414788f78d1cefce9f30fdc.jpg

面花,俗称“花馍”,是一种面塑艺术,其色彩明亮鲜艳,造型千姿百态,元素丰富多样,主要在农村的婚丧、寿礼、节庆、祭祀时摆放,是“仪式感”的象征,又承载着大家的期盼、愿望。

“春节期间的面花一般以生肖元素为主。我选择在龙年制作‘鱼跃龙门’,是觉得它寓意着超越自我,突破束缚,迎接更美好的未来,表达前程似锦的美好祝愿。”今年37岁的阎良区非遗面花传承人白绒说道。

白绒介绍,此次龙年新春面花的灵感来源是一幅“鱼跃龙门”的图画,经过自己的设计构思后正式动手,制作过程大致分为:和面发面、元素制型、蒸熟定型、上色、组装摆放,最终呈现出一个栩栩如生的“鱼跃龙门”景象。

面花整体是由面团制成,底座有白色面团包裹着红枣,上面矗立着“翻滚”的蓝色“浪花”,底座上插着几只竹竿作为整个面花造型的“梁”,竹竿上镶着五颜六色的各式花朵、祥云、火焰,还有五条形态各异的彩色鲤鱼在竹竿上“翻腾跳跃”着,其中一条金色大鲤鱼设计在“龙门”的上方,做“飞跃”状。另有一个竹竿上挂着写有“鱼跃龙门”字样的锦旗。

造型的点睛之笔——盘踞在“龙门”上的两条龙,这也是白绒认为此次制作最有难度的环节。

“不仅要制作出龙的犄角、胡须、龙鳞、龙鳍、龙爪等繁多的细节,还要把龙盘踞在柱子上的形态表现出来。同时,要想更加凸显龙,不能把它和周围五彩缤纷的元素一样上色,所以我选择保留了最原始的白色。”

白绒说,为了更方便定性制作,两条龙和龙门柱子的制作工序与其他元素略有不同——少了蒸的环节。

“把柱子先弄好,等柱子定型后再做龙身子,将龙身爬到柱子上,龙头、龙爪是另外做的最后往一起组装,加了防腐的东西比较多就没有上锅蒸了。”

这些繁杂精巧的工序都是白绒一个人独立完成的,要耗时两三天时间,但她所用工具也只是极普通剪刀、梳子、菜刀、针锥等。可以说,面花制作的“灵魂”,尽在于一双巧手。

出生于西安市阎良区振兴街道龙游村的白绒自小看着外婆做花馍,她在耳濡目染下练就一双巧手。出于热爱,她后来跟着村里的面花老师傅拜师学艺,边学边练边钻研。功夫不负有人,2019年白绒凭借做花馍的独门手艺成了阎良区非遗面花传承人。

如今,这双有十六年制作经验的“面花巧手”,创作出不少深受群众喜爱的非遗文化精品,如《中国龙》、《锦上添花》、《五世共居》、《翱翔蓝天》......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面花技艺,白绒带过30多位徒弟,平日里也在附近的小学教授学生制作简单的面花。

华商报记者 常彭朵 实习生:于洁旎

9a959e94379db0e92a0c722b247a17b.jpg

90f03fc3d2033f8ce779b97bb347894.jpg



评论
打开华商头条,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