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托举着载有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次出征。
这是2023年空间站工程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中国空间站将迎来新阶段首次驻留乘组,“神十五”和“神十六”两个乘组六名航天员将会师空间站,这也是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次两个乘组在轨交接。
同时,这也是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全系列动力,第11次全程护航中国航天员筑梦苍穹。
左起:桂海潮、景海鹏、朱杨柱
“神十六”就位后,组合体在轨质量将超100吨
神舟十六号飞船就位后,空间站将形成主体三舱为骨架,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六号和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分别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径向和后向端口组成的3舱3船组合体,这是自空间站建站以来的第24个构型,构型构成与“神十四”“神十五”在轨交接阶段相似,组合体在轨质量将超过100吨。
作为我国唯一集运载火箭主动力系统、轨姿控动力系统及空间飞行器推进系统研究、设计、生产、试验为一体的专业研究院,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在此次载人航天工程任务中,承担着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与神舟十六号飞船上的各种主推进及姿轨控发动机、热控分系统及生命保障系统泵阀等的研制任务。其中,为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配套10台发动机,为神舟十六号飞船配套推进舱、返回舱两套推进子系统共48台发动机。
稳妥可靠 金牌动力强劲推举会师“天宫”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型载人运载火箭,为载人航天工程任务提供了“航天员专属列车”,在火箭配套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六院发动机研制团队都全力以赴。
为保证航天员的健康和安全,六院科研团队不断提升载人飞船推进分系统产品质量,扎实高效开展数据包络分析和试验验证,系统分析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在设计和工艺上采取最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神舟飞船推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科研团队对飞船推进舱和返回舱推进子系统加严管控,保证管路的密封性,确保从加注、停靠、工作、一直到返回舱正常返回和安全着陆的整个过程中,即使在振动或者着陆冲击等恶劣的力学环境下仍保证推进剂和气体无泄漏。
科研团队还通过增加冗余设计,在万一发生故障时,仍能保证推进分系统正常工作,为神舟十六号的航天员们保驾护航。
严慎细实 试验队员酣战酒泉誓保成功
本次发射任务中,六院派出了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型号副总师段增斌为队长的火箭发动机发射试验队和以载人飞船副总师金广明为队长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推进分系统试验队。尽管所有试验队员都具有丰富的“靶场”工作经验,但依然秉持着“首发”思想和态度,严肃认真对待发射任务中的每一项工作。
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按照测试发射流程和技术条件要求,试验队员认真细致地推进每一项工作。在每次测试工作前开展“预想”,对关键操作进行演练,做到各项操作准确无误,一次做好;在测试操作后,开展“回想”,由技术负责人对操作记录和多媒体照片等进行确认,保证测试和操作质量。从整体的配合火箭单元测试、系统匹配等的总检查,到局部的电缆、火工品等单元测试,细致到每一处堵头、漆封,试验队员都仔仔细细、逐一多次复查,确保发射任务圆满成功。飞船试验队在任务中,严格依照工作细则要求完成全部地面加注设备调试,慎重执行加注过程的每一步操作,仔细核对每一条检验测试数据、每一句操作口令,切切实实保障加注过程每一步都能高质量完成,近乎完美地做到严慎细实,“一滴不漏”。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通讯员 冯春洋/文(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