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头条|陕西2022年度重要考古发现:靖边清平堡遗址 实证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
陕西2022年度重要考古发现:靖边清平堡遗址 实证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
华商报

  靖边清平堡在修建之初的自我定位是军事和商贸二重的,在使用过程中,营堡内及周边发生的更多是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2023年1月12日,陕西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11项重要考古发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于春雷介绍,清平堡遗址位于陕西靖边县杨桥畔镇东门沟村,为明代延绥镇长城三十六营堡之一,同时也是明蒙之间互市的场所之一。清平堡修建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弃置于康熙年间。

清<span class=

  2022年清平堡遗址考古工作主要清理了城址南门和城外西侧护城墩区域,对城内开展了全面勘探工作。同时,对显应宫内部出土的彩绘泥塑、中心楼墙体开展了抢救性保护、加固工作。

  南门位于清平堡南城墙中部,整体破坏严重,残存门道宽约3.3米。城门洞内可见两层紫红砂岩石条砌筑的西侧墙基。

南门瓮城.jpg

  在南门外有瓮城,利用城墙的东向南拐折部分,增筑东侧和南侧瓮城墙,形成平面基本呈长方形的瓮城。瓮城墙体保存相对完整,瓮城现存墙体最高处残高6米,顶部残宽1.2~2.1米,墙体底宽4.6米。整个墙体材质为含沙量较高的土夯筑而成,表层风化破坏严重,夯层不明显。墙体顶部残留0.15~0.25米厚三合土防水层。瓮城门朝东开,门道宽4米,门洞内部两侧墙体保存完整,残高2.1~2.3米,顶部券洞已坍塌,坍塌后原状保存。瓮城内出土有大量砖瓦残块、少量青花瓷片、黑釉瓷片、残损铁器及动物骨骼等遗物。

图十四、堡外护城墩附<span class=

  清平堡城西侧1号护城墩位于二层台地顶部,距清平堡西城约200米。发掘区位于护城墩台地东南,清理出一组南北向长方形建筑群,该建筑群由院墙、道路以及数座单体建筑组成。其中西侧和北侧建筑为庙宇,均残留有塑像台基,北侧建筑内西侧台基上仍残存泥塑足部3组。据此推断该遗址性质应为明清时期寺庙建筑,属于清平堡外附属建筑的一部分。

彩绘泥塑.jpg

  于春雷表示,通过2022年考古发掘工作,对清平堡遗址的南门及瓮城结构、护城墩与附属建筑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通过对城内的钻探和局部发掘工作,对于清平堡遗址的整体布局和结构、保存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清平堡在修建之初的自我定位是军事和商贸二重的,在使用过程中,营堡内及周边发生的更多是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明朝政府为了防御河套蒙古的军事攻击,选择此地修建清平堡,其封闭的城墙、城门、瓮城的建筑格局均体现了这一军事防御的目的;在堡内十字街交叉处设置中心楼的建筑布局,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市场,体现了清平堡作为商贸场所而修建的另一个目的。

  城内院落等小型建筑结构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碾房等设施均为极为典型的中原农耕文化建筑风格,火炕设施为北方民族文化的建筑设施。

  显应宫清理出土的典型蒙古服饰泥塑与典型汉族服饰泥塑则体现了北方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融合;营堡外侧与护城墩并立的寺庙,也进一步说明以清平堡为代表的长城遗址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促进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的功能。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考古现场及文物资料照片由陕西省文物局提供)


相关新闻
华商网
游客向秦始皇陵遗址扔烟头吐痰 景区通报:已掌握身份
华商报
老太往兵马俑坑内吐痰扔烟头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已将污染物处理
新华社
山西安泽县永鑫通海铁路物流公司施工事故导致7人遇难
华商论坛·全民乱拍
靖边龙州丹霞的晨光
评论
打开华商头条,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