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头条|二十大时光丨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道曙光村曾经的脱贫户 如今成为村里大棚负责人
二十大时光丨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道曙光村曾经的脱贫户 如今成为村里大棚负责人
华商报

  秋日里的长安区王曲街道曙光村特别美,黄得耀眼的水稻连成片,绿得心动的卷心菜在大棚里恣意生长,最打动人的还是村民杨孝武脸上的笑容,作为村里2019年的脱贫户,杨孝武现在的身份是村里25个大棚的负责人。

  说起66岁的杨孝武,西安市税务局驻曙光村第一书记史亚峰有不少话要说,“他人勤快,也懂得一些蔬菜养殖技术,做大棚的负责人很合适。”2021年8月,史亚峰到曙光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后,看到村后有一片塑料大棚闲置着,经过深思熟虑和一番论证、考察后,他通过所在单位市税务局将其中25个大棚流转过来,作为村集体共有财产,先种了一波西瓜,喜获丰收,现在第二茬卷心菜订单下月底收获,等12月份再种上羊肚菌,经过综合考量,杨孝武幸运的成为这批大棚的负责人,“他是2019年脱贫的,因为女儿有精神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他照顾,所以他属于边缘易致贫户,所以这次村上这个岗位正好需要这么一个负责人,我们就考虑到他,他也很积极。”

  说到这几年的生活变化,杨孝武脸上的笑容不断,“肯定是越来越好了,因为年龄越来越大,很多活人家都不让干了,就只能在跟前打零工,有上顿没下顿的,因为我女儿随时可能犯病,我也不能远走,就在村里和临近地方看着谁家有需要做个小工,每个月挣到手1000元左右,但很不稳定,也不敢生病,一生病就啥收入来源都没有了。”从今年开始,杨孝武做了村上这25个大棚的负责人,每天都在大棚忙碌,除草、除虫,照护棚里的作物,很充实,“我每天差不多在棚里忙八九个小时,干的都是顺手的熟活,每月都有工资拿,娃也能照顾上,多亏了村上的照顾,我也很珍惜这个活计,肯定会好好干。”

  华商报记者从长安区了解到,2020年底,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以来,还有一些脱贫户的发展基础比较脆弱,一些边缘户还面临致贫风险,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长安区结合实际,出台了《西安市长安区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其中,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户易返贫致贫风险。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及突发严重困难户,重点监测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等。重点关注因病、因学、因残、因自然灾害、因意外事故、因产业项目失败、因务工就业不稳、缺劳动力等风险。针对已纳入监测对象的家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监测对象的家庭劳动力状况、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实行分类帮扶。

  据了解,按照工作队计划,大棚二期建设将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致富带头人+农户”的模式,推进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村子经济发展,不断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华商报记者 肖琳/文 陈团结/图


相关新闻
华商生活
朵朵银耳出深山
华商论坛·群众呼声
【回应】上塔坡村安置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回复
评论
打开华商头条,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