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头条|昔日贫困户 今日新典型
昔日贫困户 今日新典型
扶贫新闻
文章来源:商洛日报

  田金娥在晾晒天麻

  田金娥((左三)和包扶干部及乡亲们畅谈合作社发展事宜

  她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面对家庭困难,不等不靠,发愤图强。在包扶干部的支持关怀下,她带领贫困户妇女外出摘花椒、摘苹果、拾棉花,又在家乡发展天麻,她不但自己脱了贫,还成了当地有名望的致富带头人。她就是丹凤县峦庄镇汪家沟村的田金娥。

  再苦再累的活都不怕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道出了田金娥从一个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的坎坷经历。

  田金娥从小生活在蟒岭深处,那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群众十分贫困。2013年,因为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上中学,加之她丈夫身体患病等原因,田金娥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田金娥是个不愿向命运低头的人。当她被评为贫困户时,她心里五味杂陈。不愿当吧,家里4口人,两个孩子上学,丈夫身体不好,靠她一个人实在难以撑这个家。但“戴上”贫困户这个帽子,她咽不下这口气,觉得脸上无光。于是,她就在心里暗暗憋着一股劲,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帽子,挺起腰杆做人!

  为了摆脱贫困,田金娥先后到韩城摘花椒、黄陵摘苹果。只要能挣钱,再苦再累的活她都不怕。她们去韩城摘花椒的时间一般从7月底开始,那是一年最炎热的时候,天热得像火炉一样,她的手经常被花椒刺扎得鲜血直流,辛辛苦苦一天下来,她累得筋疲力尽,仅能挣到100多元。她摘花椒40多天,才挣了4000多元。拿到钱的时候,她的眼泪和汗水流在了一起,但她已经顾不了那么多。

  回到家没休息几天,田金娥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黄陵县摘苹果。她吃苦肯干、待人实诚,当地苹果种植户就鼓励她多带些人前来务工,田金娥就在农闲时组织村里和周边群众到黄陵县、礼泉县摘苹果,到新疆、内蒙古摘棉花,去韩城、大荔摘花椒。她平均每年组织100多人次外出务工,人均增收6000多元。

  从2017年开始,丹凤县就业局每年还按照田金娥带出去的人数给予5000元奖补。去年2月,田金娥被县人社局表彰为“丹凤县优秀劳务带头人”。

  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田金娥通过自己的一番奋斗,尝到了生活的甜头,她就谋划着怎样才能更上一层楼,尽快摘掉头上那顶贫困的帽子。

  2014年,在农闲时间,田金娥在周围一天麻种植户家里打短工,每天能挣五六十元。她看天麻价钱比较好,就萌生了种植天麻的想法。说干就干!她从亲戚那里借来6000元,加上自己务工攒下的2000元,买了2000多包蜜环菌,培育了菌床。第二年3月,她种下了天麻籽,小心翼翼地“伺候”着,本想能大赚一笔,但到了收获的时候,翻开天麻窝,却颗粒无收。她丈夫越翻越生气,就把镢头一撂说:“让你不懂就不要折腾,这下倒好,不但不挣钱,还把家底都搭进去了!”

  田金娥也傻眼了,一年的辛苦白费了不说,还背上了几千元的债务。田金娥难过极了,一下子急火攻心病倒了。她在医院住了10多天,她丈夫反过来安慰说:“赔就赔了,不要把人放倒了,啥都划不来,咱还是慢慢过穷日子,大家不都是这样过的吗?”

  但田金娥再也不想过穷日子。她住院10多天,反思失败的原因,那就是缺技术。田金娥心想:不行!我也要学技术,别人能成功我为什么不能成功?出院回家后,她把种天麻失败的事告诉了帮扶干部王振。王振立马给她联系了天麻种植专家。

  2015年,在专家指导下,田金娥种植的天麻获得了成功,专家教她制作了1万多袋蜜环菌,一次就挣了2.6万元。2016年,田金娥家终于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她想,只要一年一年这样干,日子肯定越来越红火,就能挺起腰杆子做人,孩子也不愁说媳妇,家里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创业成功又带乡亲奔富路

  种植天麻获得了成功,但田金娥并没有满足。看到还有许多乡亲身处贫困,她就想着也要带着乡亲一起奔富路。在扶贫干部王振的帮助下,田金娥信心大增,她发起并成立丹凤县汪家沟菌药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做大做强天麻产业。

  合作社成立之初,田金娥不懂管理,王振等包扶干部就帮她问政策、查资料,协助她从村上流转土地20亩、山林18亩,帮助办理营业执照、建立健全制度,让合作社很快发展起来。

  今年2月,田金娥的合作社向42户贫困户每户发放蜜环菌900多袋,并提供猪苓、茯苓种苗,组织种植户开展技能培训,以提升他们的种植、管护水平和天麻种植产量,仅此一项,预计户均增收1.35万元左右。

  汪家沟村贫困户王秀梅丈夫去世,和女儿一起相依为命,在田金娥的帮助下,王秀梅家种植天麻100多窝,收入1万多元。2019年,田金娥帮助贫困户徐堂记发展天麻300窝,年收入3万多元;贫困户方明锁种植天麻500窝,年收入5万多元……

  在田金娥及其合作社的带动下,汪家沟村42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田金娥通过不懈奋斗,去年收入10多万元。这个昔日的贫困户,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现在还成了村上的致富带头人,带动42户乡亲一起奔赴小康生活。

  田金娥坦言,自己也曾多次在困难面前想放弃。但是,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在包扶干部的倾心帮助下,她终于坚持下来。今后还要继续努力,把合作社做大做强,让更多的乡亲受益!

相关新闻
华商报
我当代表这十年|陕西省人大代表张为国:坚持为秦巴山区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华商网
赵一德在渭南市调研时强调 多措并举抢抓春管春耕 全力以赴保障粮食安全
扶贫新闻
天麻铺就小康路
评论
打开华商头条,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