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头条|岐山:从“娃娃书记”到“小康书记”
岐山:从“娃娃书记”到“小康书记”
扶贫新闻
文章来源:央广网

  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役中,广大党员干部怀着事业心、带着责任心,踊跃投身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2017年4月,三十一岁的宝鸡市岐山县国税局干部赵康临战受命,被组织选派到该县的贫困村雍川镇楼底村担任第一书记,成为岐山县最年轻的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最前沿,作为退伍军人的他,以军人敢打硬仗的顽强精神,倾心用情,只争朝夕,不负年华,让青春在脱贫攻坚一线闪耀。

W020200715592567761093.jpg

  发展产业铺就“致富路”

  发展产业是脱贫之基。从去年到今年,赵康和村“两委”一班人,在发展产业的道路上持续发力,流转土地种植大棚西瓜1000亩,种植大葱90亩,吸纳30多名贫困劳力和村民从事栽种、搬运工作,为贫困群众和村民增加收入70多万元。

  在村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他和村“两委”班子结合实情继续研究持续发力的办法,实地调研邻县邻镇多年种植红薯的经验,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前去杨凌买回新品种“秦薯5号”秧苗17.5万棵,秧苗买回后,为了确保科学栽培和成活率,他和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一起四处奔波,铺设了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他说:“这是村上股份经济合作社干的一项大工程,绝不能让投入的钱“打水漂”,他和村书记及村“两委”成员顶着炎热在地头奋战10多天,适时完成了栽种工作。

  如今的50亩红薯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但由于疫情影响,今年的销售是否畅通,这又让赵康忧心忡忡,虽说与购方签了合同,但我们自己还得想办法啊。他积极联系大型商超,借“助力脱贫,一联双带”活动,邀请商超企业来楼底村签订红薯代销协议。他将帮扶工作情况向单位汇报后,县税务局党委领导给予肯定和大力支持,并通过税企“双共建双共促”活动大力宣传,让帮扶村经济作物走进了企业职工食堂和家庭餐桌,用超市的代销平台拓宽了帮扶村增收门路,带动了消费扶贫。

  楼底村过去就有养殖的习惯,2017年工作队驻村后,村中就有一个养牛场,存栏50多头,两个养猪场,存栏1000多头,但这些都是经济状况好的其他村民养的,贫困户要养殖,最大的问题是一要资金、二要场地,赵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走访中他了解七组贫困户赵都堂有养殖肉牛的想法,及时给与鼓励支持,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53岁的赵都堂向麦和营信用社申请了贴息贷款5万元,工作队还向赵都堂送了养牛书籍,赵都堂吃住在牛棚,日夜辛勤劳作,让圈里的肉牛膘肥体壮,2019年销售收入十多万元,收入增加了,贫困户的帽子摘了,赵都堂一家的腰杆子挺起来了,还上了电视,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明星”。今年赵都堂信心满满,干劲十足,26头肉牛膘肥体壮,预计销售收入十多万元,找不下对象的儿子现在常有人上门提亲,赵都堂感慨万分:“没有好政策,没有好干部,哪来的好日子啊!”在赵都堂带动下,贫困户翟三成也萌生了发展肉牛养殖的想法,但因为资金、场地等问题难以解决而不敢下定决心,赵康鼓励他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靠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这个患有眼疾的残疾汉子,如今喂养9头肉牛,今年预计收入5万元,看着满圈哞哞叫的肉牛,翟三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眼中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

  现在,楼底村共有6户贫困户养牛55头,他们决心摈弃“等、靠、要”思想,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去追求美好的日子。

  让美丽乡村留住“乡愁”

  楼底村是一个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古老村庄,也是岐山县最早创建新农村建设的村庄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县上搞新农村建设在楼底试点,当年的楼底村书记、主任大刀阔斧进行整治,将四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横七竖八的街道全部整合,建成了今天排列整齐的新农村。

W020200715592567802863.jpg

  赵康对楼底村有了深厚的感情,他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把楼底村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和他同年来的第一书记走了一茬又一茬,但他还是选择了坚守。他和工作队一起,配合村“两委”,首先硬化了环村路2.5公里。2019年春,又硬化了两条2.8公里的南北通村路。并建生产路1.5公里,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治理了承载几代人记忆的“大涝池”,连续5年为村上争得“一事一议”工程60多万元,去年为三组绿化美化了150多米的街道,安装变压器6台.今年计划在7组街道实施亮化工程540米22盏灯,打深机井2眼并铺设暗管。全村800多户人家安装天然气。坚持经常性进行环境大整治,利用乡村民约及村大喇叭定时宣传,引导群众爱护环境卫生,不断改善村民人居环境,一个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新乡村已经形成。

  打造扶贫扶志一条街。去年他向本单位申请资金,在村委会主街道悬挂长期性标牌50面,鼓舞群众产生内生动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

  关爱贫困留守儿童。赵康积极向本局主要领导反映楼底村贫困留守小学生困难状况,申请资金2.5万元,为楼底村小学107名留守和贫困学生统一制作了校服,并购买了书包和学习生活用品;为村委会新添了电脑、投影仪、打印机,还安装上LED显示屏。村里村外的变化无不诉说着赵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坚定步伐。

  脱贫攻坚不让一个乡亲掉队

  “确保剩余20户42名贫困群众脱贫,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这是今年楼底村脱贫攻坚的一场硬仗,而新冠肺炎疫情无疑给这场收官之战又增加了难度。

  楼底村交通方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村,村里的青壮劳力常年在外转移就业,劳务经济收入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各类收入中大头。春节后,赵康带领工作队开展务工人员全覆盖走访摸排,并将各类就业招聘信息、企业用工信息等送到贫困群众手里,110名贫困群众顺利返回企业复工。贫困户王瑞平正月十一便包车和村上10多名务工人员去江苏打工。贫困户王宗祥6年前在西安打工拖欠工资8000多元,讨薪无果,赵康和工作队几费周折,经过法律援助,已经在麦禾营法庭开庭判决,不久可讨回薪酬。

  扶贫路上,村里谁家有学生,谁家有病人,谁家养了几头牛,几只羊,他都了然于胸,在今年“三排查、三清零”工作中,他又对97户贫困户逐户进行详细排查,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他走村串户,田间地头,见了年长者,叫叔叫姨,问寒问暖,刚来时大家叫他“娃娃书记”,现在大家见了他都会亲切得叫一声“小康书记”。贫困户不是退出就好,还要“扶上马,送一程”,甚至要“送全程”。让贫困群众“站得起,走得远”,这是赵康和村“两委”班子经常探讨的一个问题。

  在全民奔小康的道路上,“一个乡亲都不能掉队!”这句叮嘱时常回荡在赵康的耳边。

相关新闻
财经资讯
头部猪企一季度出栏加速
华商网政在输入
高陵区庙西村红色驿站开启“党建+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新模式
财经资讯
生猪价格连降6周!养一头猪亏四五百元!
扶贫新闻
乡村振兴,延安的新征程
评论
打开华商头条,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