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头条|【网络中国节·中秋节】重拾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好
【网络中国节·中秋节】重拾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好
华商网
文章来源:掌上宝鸡

  节日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

  中华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寄托民族感情、体现民族认同感的舞台,是植根于民间的文化瑰宝。不同季节、不同特色的传统节日,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讲都有着不同的美好含义。春节寄托着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祈盼和向往,清明节对祖先的追悼与祭祀是传统社会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端午节蕴含了更深刻的将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有机结合的民族文化内涵;中秋节在丰收的秋季寓意“花好月圆”“阖家团圆”,寄托人们对家人团聚、生活幸福的祈盼与渴望。传统节日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不断积淀和嬗变的过程。从2008年开始,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被列为法定节假日,增强了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传统文化影响力,其中蕴含的价值理念和取向,是保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核心要素,所以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十分必要。

  要传承好传统节日的文化,就要让节日“回归民间”。传统节日的起源是大量丰富的民俗活动,这些节俗是在历史中形成的民俗讲究与生产生活习俗紧密关联,同节气、时令、水土关联在一起,与祭祀、祈祷、吟诵等民俗事项关联在一起,有缅怀、庆贺、祈愿等文化内涵。举办节日文化活动,应注重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发掘,根据不同的传统节日举办不同主题的民俗文化活动,活动丰富多彩,形式简单热闹,使群众广泛参与,这是传统节日文化得以持久传播的基础之一。所以,因地制宜,把握时机,多元化地推出节日民俗文化活动和品牌,可以助推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复兴。

  要传承好传统节日的文化,就要从孩子们的教育抓起。未成年人是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群体,在他们当中传承和弘扬的主要途径,一是要将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纳入中小学历史、语文教材以及地方(校本)课程;二是学校可以要求班级通过古诗文诵读、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文艺表演、书法绘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增进未成年人对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三是定期举办走进博物馆、民俗馆、乡村民俗传习所等地方进行“研学”活动,走出书本走进社会,从而积极参与民俗活动、主动传承民俗文化,让未成年人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上“深扎根”“不忘本”,重拾中国传统节日的美好。

  要传承好传统节日的文化,每个人都要增强自觉传承的意识。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护好传统节日,能促进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助于达成人心与精神的和谐,从而产生社会和谐的强大文化动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以,每个人都要有传承、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自觉性,要有强烈的文化共同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产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文化能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是一年中秋节,越来越浓厚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所蕴含的亲情友情家国情,把国人的心牵得更加紧密。


评论
打开华商头条,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