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月11日,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城市废弃物资源化专业委员会主办、全国污泥处理处置促进会协办的“第六届污泥高峰论坛”在西安召开。
2019年5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方案要求加快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和建设,进而推进了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长张悦、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陈同斌等行业大咖出席了本次会议,共同交流探讨污泥处理处置方面的政策、建设、运行等经验,为破解城镇污泥处理处置难题献计献策。
污泥处理是对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对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而言,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污水处理系统运行中最复杂、且花费最高的一部分。2019年3月,西安市下发《西安市污泥安全处置工作实施方案》,提出要积极探索污泥无害化安全处理处置新技术和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发展新途径,逐步形成“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导,社会企业充分参与、部门监管与市场调节共同发力”的污泥处置新机制,确保污泥处置达到“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目标。

泥促会理事长杨向平表示,污泥是一项社会化工作,链条很长,所以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装备、运行、管理、建设的企业,不仅要实践,更要积累经验、深入研究,用科学的数据来使大家形成共识。在技术创新方面,应更多地从结构上、形式上、工业化、模块化方面进行创新。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占地小、投入少、效果好的处理技术将成为重点发展趋势。
近几年的污泥处理处置工作中,污泥产物出路问题一直困扰着行业主管部门对于污泥治理的技术工艺路线选择,行业内一直在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实践。让污泥出路有法规政策可依,有国家、地方的重视支持和健全的收费机制,市场化、专业化、跨产业化解决污泥出路成为行业共同的呼声。

与会专家们纷纷表示,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方法要遵循“绿色、循环、低碳”的技术路线。从前端处理阶段节约资源、无化学物添加,使污泥成为资源再回到土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形成良性循环。
论坛结束后,与会人员还参观了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及污泥处理处置项目,进一步研究了解西安当地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实践经验和经典案例。随着城市生态建设的推进,西安市污水处理能力明显提升,但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也大幅增加。要应对污泥处置困境,最大限度减少污泥产生量、提升污泥处理处置能力是当务之急。
华商报记者 任婷
